畢業生剛剛從校園走入社會,第一份工作意味著挑戰,也意味著一種“誘惑”。上周六在遼寧大學蒲河校區舉行的2012屆畢業生冬季供需洽談會上,180多個招聘展位吸引了上千人次的大學生,招聘會現場就像一個萬花筒,花花綠綠的招聘啟事提前展現了這個社會的豐富。除傳統行業以外,記者還看到了諸如“豪華游輪”之類的新鮮行業,但無論工作外表如何光鮮,待遇如何優越,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的內核卻永遠都不會改變。
教育培訓機構:精英難求
隨著這幾年民營教育培訓市場的井噴式發展,該領域出現了巨大的用工缺口。上周六遼大的招聘會,會場180多個展位,各種教育培訓機構就占了27家,提供了將近30%的就業機會。
沈陽一家教育培訓學校負責招聘的劉老師告訴記者,目前在中國教育培訓市場中,除去高等教育、職業技能教育外,最主要的教育就是中小學生教育培訓,一個數字顯示,近90%的城市中小學生參加了英語、作文、藝術等培訓。隨著這市場的發展,人才的爭奪成為頭等大事。“為了搶市場,各個學校紛紛選擇擴張,師資隊伍的發展卻遠遠跟不上這種擴張速度,各個學校都想留住好老師,但去哪找那么多好老師呢?”
選擇來到重點大學招聘本科生成了教育培訓機構的一種戰略,但讓劉老師覺得尷尬的是,“過來應聘的人挺多,最終選擇留下的卻沒有幾個,很多人沒有在這個行業長久做下去的決心,覺得就是個"補課的",沒有啥大發展。”而另一方面,隨著民營教育市場的升級,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比如英語教學,現在很多孩子家長都要求英語老師有很好的口語能力,但現在的大學生,即使英語過了四六級,有幾個能用英語流利溝通呢?
而在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小劉看來,雖然民營教育機構發展勢頭迅猛,但落實到員工身上,“工作壓力大,工資與付出難成正比,很多小的教育培訓機構根本不講究長久計劃,老師變來變去,很難給人安定感。”如果讓小劉選擇做培訓老師,他更愿意選擇兼職,而不是全職。
招聘會后,記者采訪了幾個畢業后投身于民營培訓行業的大學生,請他們聊了聊自己的求職心得。女孩小戚2008年從貴州師范大學的化學教育專業畢業,之后便一直在民營教育機構上課,平時給中考考生一對一補課,目前薪酬穩定在2000—3000元左右,這算是培訓老師穩定后的平均工資。小戚告訴記者,她從小就渴望當一名老師,但大學畢業后,進入公立學校難度很大,很多同學找不到教職選擇了轉行,她為了堅守夢想,進入民營教育培訓行業當老師。小戚說,補課老師是個壓力很大的工作,孩子的考試成績就是測量工作好壞的標尺,孩子成績下來了,你就得想辦法幫孩子補上來,否則家長可能就會讓孩子轉學,培訓老師的課時費和獎金就得泡湯了。由于來補課的孩子都是中學生,小戚的工作時間基本都安排在學生放學之后或是雙休日,別人下班休息時間,就是她的上課時間。今年剛從錦州師范學院畢業的小王,大學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,這是一個冷門專業,畢業后如果不去學校或是企事業機關做思想政治工作,就只能改行。小王現在在一家民營教育培訓學校當語文老師,由于剛剛工作,目前的月薪只有850元。掙的雖然少點,小王卻認為困難只是暫時的,“掙的少點,教師總還算是鐵飯碗吧,你去做文員、前臺、導游這些工作,吃的都是青春飯,老師和醫生一樣,越老越值錢,現在先積累經驗,教學經驗豐富了,找你補課的人也就多了。”
“泛90”一代想法:找不到工作就旅行
按照流行的代際劃分,現在找工作的這批應屆生,很多都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,網上稱之為“泛90”一代。
“70后受罪,80后太累,一份工作養不起一套房子,一份工資買不來一份幸福,與其如此,還不如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”招聘會現場,記者遇到了打扮得像個玩具公仔的大四女孩喬喬,她告訴記者,她走了一圈只投了兩份簡歷,“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工作還不如不找,做一份工作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差事,沒有持續的興趣,還不如不做。”
對于喬喬來說,父輩們關于供房結婚生子養家的程序化生活,正在隨著城市生活成本日漸攀高的現實而破產。喬喬生在一個小公務員家庭,還沒有畢業,父母已在家鄉給她買了個小戶型,他們希望喬喬畢業后能回家找個人結婚,但喬喬不愿意回去,她告訴記者,自己還不能接受這種轉變“昨天在大學你還是個女孩,忽然回了家鄉,你就成了女人了”。
按照喬喬的計劃,如果找不到什么好工作,畢業第一年她就不工作了,“在校園里待了十多年,我覺得有點累,晚工作一年沒什么大不了,不如用這一年時間去旅行,同學畢業后分散到各個城市,我到時候挨個串門,體驗不同城市的生活,增長一點見識。”
對喬喬的想法,一家公司的HR表示認同,“暫時不找工作,用一年時間折騰一下也好,剛畢業就工作容易讓人鉆進固定的職場套索里,視野會受到限制,抽出一年時間做觀察期,也不失為一種辦法。”
豪華游輪公司負責人:
這是工作 不是旅游
年薪10余萬,還可以周游世界!記者在招聘會上就發現了這樣一份美差,國外一家豪華游輪公司在現場招人。
據這家游輪公司招聘現場負責人周先生介紹,作為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輪公司之一,他們現有32艘豪華游輪服務于世界各地,行程覆蓋阿拉斯加、加勒比海、巴哈馬群島、夏威夷群島、地中海等游覽勝地。“在游輪上工作不僅可以得到較高的年薪,還可以享受優厚的待遇。員工的醫療、保險、食宿和工服都是公司提供,而且每工作6—10個月可回國休假2個月,往返的機票船方提供。此外,員工們有機會領略異國風情。”周先生的話讓一個個畢業生眼前發亮。“剛畢業的年薪就能達到十萬啊!”一位大四的學生被說動了,迅速獻出了自己的簡歷,而另一個大四學生也不含糊,“年薪只是一個數字,我更看重的是能免費周游世界,算一下,環游世界得花多少錢啊!”
據記者了解,這家游輪公司是從2010年才開始面向中國招人的,今年計劃招聘500到600人,招聘的職位主要有酒店管理人員、餐飲、攝影師、西餐廚師等。綜合看來,這艘豪華游輪更像是一個在海上移動的五星級酒店。因此,公司對新人的英語溝通能力要求很高,應聘者同時還要懂得一些酒店管理知識。
眼看自己面前的簡歷很快堆高起來,招聘負責人周先生有些悵然,“我知道會有很多畢業生看中"高薪+旅行"這個標簽,很多人都帶著好奇投來了簡歷,可是大家不要忘了,這歸根結底還是一份工作,不是組團旅游,在游輪上工作確實可以看到很多風景,可是如果常年漂在海上,遠離親人,做的又是服務行業,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做好了這方面的心理和生理準備?”